高空景觀步道、濱水慢行步道、中醫藥研學步道……在福建、重慶等地,特色步道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優質的休閑空間,而且成為高顏值、高品質的城市“新名片”。大家可以沿著步道出發,或健步騎行,或散步“遛娃”,愜意享受“慢”時光,品味城市山水人文之美。
構建空中交通網
作為福建省福州市金雞山—金牛山特色城市慢行步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四路至觀風亭街段高空景觀步道已全面動建。目前新橋段的樁基及承臺施工全部完成,墩柱施工也已基本完工,正在全力推進鋼箱梁吊裝、護欄安裝及后續的橋面鋪裝施工,預計將于7月開放通行。
這一高空景觀步道全長約380米,橋面寬約3米,呈東西走向,東與五四路百福橋相連,沿著三港路、公正二路延伸,橫跨五四河,西至觀風亭街,以梯道落地。該步道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升級,構建起便捷的空中交通網絡。“對于溫泉公園、三港路往觀風亭街方向的行人,可通過步道天橋通行,助力三港路等途經路段實現人車分流,緩解地面道路的通行壓力,提升通行效率,為群眾營造更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同時,步道兼具漫步休閑功能,延續已建路段的“中國紅”風格,采用海浪造型護欄,橋面使用紅色陶粒鋪設,市民游客既可在步道上領略榕城街巷的煙火魅力,也可行于河道之上,穿梭于榕蔭之間,感受生態福州的詩情畫意與別樣風韻。
在重慶市渝中區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后面,有一條街道名為棗子嵐埡。“嵐埡”二字巧妙契合了重慶市獨特的地域風貌特征,“嵐”指山間繚繞的朦朧霧氣,“埡”指矗立山巒間狹窄而又充滿探險意味的通道地帶,二者相得益彰。
走進棗子嵐埡街道,一條空中步道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以前這里環境臟亂差,道路也破敗不堪,尤其遇到下雨天,居民走在長滿青苔的臺階上很不方便。改造后,步道變得干凈清爽,與周圍建筑風格渾然一體,步道上是居民樓,步道下還是居民樓,居民出入猶如空中漫步。“現在我們這里成了熱門打卡地,每天都有游客來參觀拍照。”一位居民說。步道下面是彩色的運動廣場,健身器材齊全,周圍墻上張貼的老照片展示著這里以前的風貌。
打造濱水風景線
從百米觀山橋的壯闊、一里觀湖廊的靜謐,到思雅挑臺的雅致、林下觀島的幽靜,北京市海淀區南沙河濱水慢行景觀提升工程貫通20.4公里的濱水慢行步道,縫合160公頃的藍綠空間,慢行串聯、景觀序列、生態銜接和活力水岸4個層面的設計改造,將南沙河打造成現代、活力、自然的濱水休閑空間。
據介紹,工程整體分為三部分——生態科技濱水慢行段即北清路至翠湖南路之間,該段濱水空間結合產業園區的現代風格與周邊綠地的自然風格,打造了一條現代主義風格的濱水慢行步道;生態活力濱水慢行段即翠湖南路至上莊路之間,該段河道具有河面寬闊、生態優異的特點,設計圍繞喚醒濱河活力并結合環境特色,打造生態活力濱水慢行環道;生態自然濱水慢行段即上莊路至京新高速公路之間,周邊人群密度較低,是適合漫步、親近自然的路段,場地以現狀郊野風格為基礎,在河灣處增設了景觀平臺,保證了原生態、近自然的氛圍感。
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保留了慢行系統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和生長良好的綠化樹木,新栽種的樹木以本地鄉土樹種為主,局部重點節點空間和重點慢行片區的路段選擇了觀賞性樹種,如元寶楓、銀杏、海棠等。陡坎、擋墻、坡地等立面則結合環境特點,采用攀緣植物形成良好的垂直綠化景觀,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濱河風貌。
此外,慢行道路面設計方面,綜合考慮安全舒適、環保生態、經久耐用等要素,在滿足使用強度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路段的場地特性,分別使用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砂石、可再生材料等路面材料。在步道標識顏色上,采用以藍色為主題的涂裝,劃分人行步道和騎行道,同時設計了符合海淀文化底蘊的圖樣,讓地面標識容易辨認且獨具特色。
循著藥徑識“百草”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首條中醫藥研學步道——梅山本草古道揭開“面紗”,該步道以梅山為“原點”,全長7.8公里,沿途生長著50余種中草藥,是一條“中醫藥文化科普長廊”。
據了解,梅山海拔約440米,相傳東晉醫藥學家葛洪曾在此采藥制藥行醫,如今梅山上仍留存有“煉丹古井”遺跡。得天獨厚的水質、土壤、空氣等自然條件使梅山成為藥草生長的沃土,環狀火山口地形構成的獨特微生態環境,孕育了黃精、野菊、黃芩、茯苓等天然中草藥,宛如一座天然的“本草植物博物館”。
如今,行走在步道上,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個小小的科普提示牌,標注著中藥名稱、藥性等信息。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挖掘梅山文化和豐富的天然中草藥資源,我們希望形成新的IP,串聯起周邊文旅資源,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知識。”登頂瞭望臺后,寧波市區、象山港及“寧波最美水上公路”環葛岙水庫公路美景盡收眼底,一覽山野秘境與田園風情。行至步道終點,有個1.5畝的“丹香藥園”。自4月中旬起,浙江藥科職業大學的十余名師生多次來到這里,相繼種下桔梗、鐵線蓮、茼蒿菊、金銀花等30余種中草藥。
循著藥徑識“百草”,這條步道連接起“丹香藥園”“梅福亭”“煉丹古井”等核心人文場景,打造出產學研融合的活態課堂。為擴大“梅山本草古道”品牌影響力,奉化區還同步實施梅山及周邊15公里登山步道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