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購買一件商品時,感受到黨的溫暖。”日前,家住上海市閔行區顓橋鎮的陸女士,在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和奉賢區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站共同組織的“黨建聯建預看房”現場動情地說。
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站長金磊銘表示,預看房制度是上海著力提升住宅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新舉措。上海在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基礎上,推出預看房制度,將市民最關心的住宅品質問題前置,同時通過保險理賠等市場手段,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管理,形成監管閉環。
預看房制度“提前”消除質量問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2020年起,上海率先在奉賢區試點預看房制度,旨在突出建設單位首要質量責任,有效防治建筑工程質量問題。
以往交付商品房,業主通常只能在交房后知道房屋是否存在質量瑕疵,因為“為時已晚”容易產生不滿情緒。預看房制度打破這一傳統做法,開發商在住宅項目竣工驗收前組織業主提前看房,業主在房屋建造過程中由原來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與開發商、施工方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奉賢區南橋鎮某樓盤預看房現場,開發商邀請570名業主到場,他們在帶看工程師的帶領下,親身體驗預看房流程。開發商和施工團隊形成快速反應機制,一旦發現質量問題,立即組織工人進行整改。
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信訪數據顯示,2020年試行預看房制度后,奉賢區住宅質量投訴受理量較2019年同比大幅下降,購房者滿意度大幅提升。“預看房制度將住宅品質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體現的是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開發商的誠信與責任、施工單位技術水準的提升。實施預看房制度就是要切實維護群眾住房權益,讓老百姓住得更舒心、更踏實。”奉賢區建設和交通工作黨委書記張之華說。
奉賢區預看房制度的實踐,為全市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今年5月26日,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發布《關于在本市試行新建住宅工程業主“預看房”制度的通知》提出,6月起交付的新建住宅試行業主預看房制度,“倒逼”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消除質量問題。
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助力民生發展
如果說預看房制度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建設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則是上海利用市場化手段對在建工程全面監管的一項創新舉措。建設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以下簡稱“IDI”)是指由建設單位投保的,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范圍和保險期間內出現的,因為工程質量潛在缺陷所造成的投保工程的損壞,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保險。
回顧IDI發展歷程可以看到,2012年,上海進行IDI項目試點。2016年,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和原保監會上海監管局正式頒布《關于本市推進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實施意見》,IDI成為上海部分地區推行的強制性保險。2019年3月,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聯合發布《關于本市推進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實施意見》,在全市住宅工程中推行IDI。
為實現新險種跨行業監管,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聯合組織開發IDI信息平臺,包含承保信息管理、風險管理、理賠管理三大功能。平臺連接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機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多家機構,并與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核心系統、保險公司承保理賠系統對接,承擔保險審核職能,覆蓋承保、風控、理賠全流程,確保政府監管“看得見、管得住”。
在住宅工程建設中,保險公司委托風險管理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對發現的風險數據按照正常、輕微、中等、嚴重、極其嚴重的技術等級分類,連同風險照片、視頻等一并上傳至IDI信息平臺。平臺即時將情況告知建設單位,建設單位完成整改后再將信息上傳至平臺,完成銷項。工程竣工后,已經投保的業主對保險范圍內的質量問題,通過IDI信息平臺進行索賠,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即刻前往現場勘測,查驗質量缺陷,進行責任認定,確定理賠流程。
2019年3月28日,金山區香頌麗景灣小區因進水管質量缺陷導致水污染。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財產險理賠部立即派出團隊進行現場勘查,確定事故屬于IDI理賠范圍。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理賠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從查勘、定維修方案到維修完畢僅用了3天,解決了居民用水燃眉之急。同時,通過信息平臺展開案件處置,于同年7月1日完成所有理賠程序,整個流程用時不到100天。
“政府通過IDI這項民生保險,把控建筑工程建設‘事中’風險、監管‘事后’理賠流程,使得問題建筑快速得到修復,有效保障城市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IDI同時助力建筑業‘放管服’,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技術手段的作用,探索建立全社會質量共管的工作機制。”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質安處處長李宜宏說。
近年來,上海IDI市場高速健康發展。截至今年7月12日,上海累計有1191個住宅項目購買了IDI,承保面積達到1.22億平方米,保額超過4200億元。保險公司為體現IDI民生保險的屬性,專門設立理賠服務團隊和24小時IDI服務專線電話。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后,會在30分鐘內與索賠人取得聯系,初步判斷案件性質后,一般會在兩日內前往現場查勘,如果是因IDI約定的缺陷導致索賠人住宅斷電、斷水和水管爆裂等嚴重影響索賠人日常生活或其他需要急修搶修的突發情況,保險公司會立即啟動應急處理機制,在第一時間采取“先搶修后查勘”的理賠程序,民生服務效果顯著。
持續提升行業監管服務水平
通過“預看房制度”和“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上海進一步完善了建筑工程質量監管的閉環,管理成效顯著。李宜宏表示,2020年上海住宅質量投訴較2019年下降17.4%,實現近三年來首次下降,這與IDI制度全面落實大有關系。隨著《上海市建設工程建設單位首要質量責任管理規定》的出臺,更加夯實了建設單位對于落實“預看房制度”的主體責任。今年,上海在部分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全面推廣“預看房制度”,老百姓對住宅質量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將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上海始終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匯集力量,協同提升住宅工程品質。據了解,上海匯集監督機構、骨干企業、行業協會、保險機構等各方力量,共同會診住宅工程外墻、門窗、屋面滲漏和樓面保濕、地坪開裂等質量問題,共同探索住宅工程品質提升路徑,實現質量管理“社會共治”的格局。
上海同時從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各環節深入剖析原因,從建設主體管理、行業自律、專業機構評估、政府監管等各角度研究管理對策,起草《上海市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建筑防水技術質量管理導則》《裝配式住宅滲漏質量問題防控工作手冊》《防控保溫地坪開裂的管理規定》《關于對住宅工程開展功能性實體質量抽查比對的通知》等管理文件,初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舉措。
“十四五”期間,上海將繼續聚焦民生保障,不斷提升行業監管水平。“我們將積極踐行使命,奮力開創工程質量監管新局面。以住宅分戶驗收、住宅工程外墻、門窗、屋面滲漏問題防治為切入點,探索創新業主預驗收等住宅質量治理方式,著力提高住宅工程品質。同時,完善住宅工程質量驗收、投訴處置事后監管等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工程質量。”李宜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