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海濱路東西延伸工程是基于城市道南片區交通現況及西港區轉型升級,結合市“兩環四線”快速路網布局和“將道南片區打造為郵輪港、全民休療地、河北會客廳、文明秦皇島”的要求謀劃而成的,是目前秦皇島市規模最大的市政橋梁工程,也是秦皇島市近年來在市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民生工程。海濱路東西延伸工程包括兩部分,一是既有海濱路西延跨越港區鐵路、大小湯河后接至嶺前街,東延跨越民族路、港區鐵路后接至東港路,形成城市主干道,含兩座高架橋梁及兩段既有道路改造;二是既有西港路向南延伸,跨越河北大街及國鐵進出港線后,進入西港區。項目建成后,將增加連接北戴河區、山海關區的一條東西向干線通道,解決道南片區出行,為西港區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交通支撐。
工程全長10.28公里,其中橋梁長4.45公里,按主干路標準建設,總投資約19.28億元(征拆費5.2億元,工程費14.08億元)。工程于2019年3月正式開工,全線鋼筋用量約21556噸,混凝土用量約161257立方米,鋼箱梁橋梁長度約894米,用鋼量近15300噸,倒運土石方近42萬立方米。
海濱路東西延伸工程是省市重點建設項目,也是百姓高度關注的民生工程。秦皇島市委市政府對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建設新時代“沿海強市、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的基礎工程和亮點名片,連續三年列入民生實事工程。秦皇島市市領導非常關心和支持工程建設,多次蒞臨施工現場,勘查工程進度,協調解決了涉鐵審批、征拆中的大量問題。秦皇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作為此項工程主管部門,針對工程工期緊,征拆難度大,尤其是去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對項目推進的影響,面對種種困難,迎難而上,把項目建設作為硬任務、硬指標、硬抓手,確保了整體工程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
面對疫情,科學應對,堅定推動復產復工
在疫情初始,秦皇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了復工復產工作實施方案和應急處置方案。局主要領導投入到防疫一線,要求施工現場人員一人一冊進行管理,落實每日報告制度,參建單位要確保防疫物資后勤供應到位,全面做好包括隔離區在內的各項防疫準備工作。復產復工前,市領導親自到現場檢查防疫準備情況,指導防疫措施的落實工作,并幫助企業解決了部分防疫物資。在領導的關心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最后經秦皇島市海港區相關防疫部門、海濱路街道辦事處和建設主管部門聯合驗收后,這個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于2020年2月17日開始復工建設,成為秦皇島市工程中首個復工的項目,把疫情對工期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加強調度,攻堅克難,確保工程項目優質快速完工
由于工程位于主城區的核心區域,涉拆單位多,拆遷量大,全線涉征土地約226畝,涉遷房屋面積約6.2萬平方米,涉及管線53處遷改長度近207公里(其中電力高低壓遷改20處長約19公里、新建電纜溝近5公里,通信管線遷改17處長約181公里,雨、污水及熱力、自來水等管線遷改16處長約7公里),包括公產、私產兩部分,其中公產8家,私產15家。重點涉及外運公司、河北省商務廳駐秦辦事處、北京鐵路局、秦皇島港務集團等。
海濱路東西延伸電力遷改工程是制約海濱路道路工程最大的制約點。按照北京鐵路局要求,需要辦理占地手續和相關管理協議后才能進場施工,考慮到電力遷改施工工期緊張,電纜溝施工成為制約工程的關鍵性節點,必須盡快開工。為保證道路工程順利實施,秦皇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領導先后10多次前往北京鐵路局針對電力遷改工程進行溝通協調,在未辦理征地手續的前提下,路局同意邊開工,邊辦理手續。在財政緊張,補償資金未全部到位的前提下,秦皇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領導帶隊多次與工程影響較大的4家國有企業(港務集團、電力公司、中國外運秦皇島公司、河北省商務廳秦皇島辦事處)溝通協調,施工與征收工作同步進行。截至目前,全線征拆和高壓線路遷改已全部完畢,累計拆除構筑物約6.2萬平米,遷改、保護綜合管線50余處(約400余條管線)近30公里。
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爭創國優工程
海濱路東西延伸工程是秦皇島市近年來在市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民生工程項目,秦皇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上下高度重視,在項目謀劃階段,就組織了精干技術力量和管理團隊實施該項目的工程建設管理和征拆工作。工程前期就率先提出了橋梁設計基準期為100年的質量目標。在項目實施階段,要求參建各方樹立“高標準、嚴要求”的管理意識,把打造“國家優質工程”作為項目管理的奮斗目標。
該工程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運用科技手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在秦皇島市市政橋梁中實現了多項零的突破。首次在市政橋梁中使用了等截面鋼箱梁、變截面鋼箱梁;首次在跨鐵橋梁上采用掛籃懸澆工藝;首次使用BIM技術,對工程設計、施工全過程進行智能化、集成化、精細化管理;首次使用混凝土試塊植埋芯片電子監控技術,實現了混凝土全過程質量監管;首次實現了建筑垃圾的重復使用利用,工程約6萬平方米路面磚全部采用固廢利用型路面磚,將約1.5萬平方米的建筑垃圾變廢為寶。該工程還結合秦皇島市沿海地區工程施工特點,與東南大學聯合,研究解決鋼箱梁與瀝青面層有效結合、道路抗車轍等難點問題。為了解決冬季施工混凝土養護問題,多次組織專題論證會,確定冬施方案采用蒸養方式,既縮短了工期,又確保了工程質量。為了不斷交施工,降低工程實施對市民出行的影響,采用了泡沫瀝青冷再生工藝維修瀝青路面,最大限度縮短施工周期。
目前該項目達到了綠色施工、安全文明工地、科技示范工地的國優標準,施工全過程運用了BIM技術、打造了“智慧化工地”,已滿足國家優質工程評選條件。
創新學黨史,走心惠民生
工程建設伊始,秦皇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打造“放心工程、安全工程、陽光工程、精品工程”為目標,成立了工作專班,實行周例會制度,重大問題隨時調度,重點環節嚴格監管,確保了建設工程有力、有序推進。尤其是今年,秦皇島市市政工程建設服務中心的同志們將日常工作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進一步樹牢“講政治、勇擔當、抓落實、促發展”的工作導向,加強施工組織,細化工作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統籌工程進度和質量安全,提出了“決戰十天,誓保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的口號,建設單位管理人員科學籌劃、嚴密組織,精準施策、嚴格監管,千方百計為現場施工創造條件,施工單位集中力量爭分奪秒加快施工。截至目前,基本完成總工程量的99%,計劃2021年7月1日正式通車,向廣大市民交上滿意的答卷,向建黨100周年獻禮。